html模版《何萬斌解讀新零售》一文2.0版發佈(附全文)
著名互聯網專傢、資深戰略執行顧問何萬斌老師,新近寫作完稿的《何萬斌解讀新零售》一文的2.0版正式發佈。

據悉,作為互聯網思維、互聯網+、新零售、人工智能等互聯網變革領域的權威管理學者,此前他曾寫作《何萬斌解讀互聯網思維》一文多個版本,文章全網閱讀量遠超百萬,堪稱互聯網思維領域的代表性文章,文章中關於互聯網三大本質、互聯網思維三大本質的論述,在商界、學界產生瞭廣泛的影響。而《何萬斌解讀新零售》一文,圍繞新零售為什麼?新零售是什麼?新零售怎麼做?這三大基本問題,從企業戰略層面做瞭深入淺出的論述,有望成為新零售領域的代表性文章。

據瞭解,何老師的文章,主要是面向領袖、領軍企業的企業傢及高管,為瞭更好的給到這些商界頂端人群以決策上的參考,他特意采用瞭理性平和而非感性犀利的寫作風格。以下為文章全文:

關於新零售,根本的無非是三大問題:新零售為什麼?新零售是什麼?新零售怎麼做?新零售為什麼?講的是為什麼我們要重視新零售。新零售是什麼?講的是如何去理解新零售的本質。新零售怎麼做?講的是如何才能做好新零售變革。接下來我們逐一分析。

第一問:新零售為什麼?

為什麼我們要重視新零售?做企業,我們重視什麼,不重視什麼,根本的依據隻有一個,就是這事情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是否重要。凡是對企業重要的事情,哪怕它再冷門、再不受待見、我們的標桿和榜樣再不倡導,那我們還是要保持自己獨立的判斷,一樣要重視。凡是對企業不重要的事情,哪怕是再多的人追捧、再高的高人在倡導,那我們還是要保持足夠的定力,不值得重視的我們就沒必要去重視。

那麼,做企業,區分一件事情重要還是不重要的依據是什麼呢?驅動一傢企業發展的力量,從大的方面來劃分,無非兩類:外部市場驅動和內部資源驅動。內部資源驅動,要麼是企業資源,要麼是政府資源。外部市場驅動,要麼是客戶(購買者)驅動,要麼是用戶(使用者)驅動。當然,內、外並非截然分開的,但是確實是有主次之分的。今天的環境下,企業更多是靠外部市場驅動的,差別無非在於:互聯網企業更多的是靠用戶(使用者)驅動,工業化企業更多的是靠客戶(購買者)驅動,互聯網+工業化企業更多的是靠用戶和客戶來共同驅動。為瞭便於溝通和表達,我們將以上三種外部市場驅動的模式,統稱為客用戶驅動。

為什麼是客用戶驅動(外部市場驅動)呢?根本的原因有兩個:一個是工業化的發展導致產能普遍的大量過剩、供給遠大於需求。另一個是互聯網的發展導致信息的擁有和獲取變得容易方便瞭很多,信息越來越透明。當然,大的背景是經濟的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,而且越來越深入人心。

當企業是客用戶驅動的時候,那麼對企業來說,什麼事情是重要的呢?客用戶價值是最重要的。而客用戶價值無非是兩個方面:客用戶價值的創造,客用戶價值的傳遞。所以,進一步來說就是,凡是有助於客用戶價值創造、客用戶價值傳遞的事情,就是重要的事情;凡是無助於客用戶價值創造、客用戶價值傳遞的事情,就是不重要的事情。

什麼叫客用戶價值的創造?簡單講就是做產品。什麼叫客用戶價值的傳遞?簡單講就是賣產品。

那什麼叫新零售呢?簡單講就是新的賣產品的方式(也就是新的客用戶價值的傳遞方式)。既然是新的賣產品的方式,那麼,如果我們現有的賣產品的方式效果很好,那不重視新的賣產品的方式,雖然未必正確,但是是可以理解的。如果現有的賣產品的方式效果不好,那還不重視新的賣產品的方式,無疑就非常荒唐瞭。

那麼,現有的賣產品的方式效果如何呢?主流的方式無非兩種:線上電商模式和線下實體模式。

線上電商模式,我們看一下中國網絡零售總額過去五年的增長率情況:2011年是56%,2012年是65%,2013年是43%,2014年是50%,2015年是33%,2016年是26%。很顯然,總體增長率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。如果不看總量看企業,國內電商最有代表性的企業是阿裡巴巴和京東商城。阿裡巴巴歷年GMV(交易總額)增長,2013財年(2012年4月1日~2013年3月31日)是62%,2014財年是56%,2015財年是46%,2016財年是27%,2017財年是22%。京東商城從2004年正式創辦以來,一直保持著超常規的發展速度,2015財年GMV增速為107%,至2016財年增速為78%,2017財年增速則進一步降為47%。從增長勢頭來看,無論是阿裡巴巴還是京東商城,發展速度都在逐年顯著放緩。

線下實體模式,每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在10%左右。而幾乎所有實體零售業態的年增長率均在10%以下。以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萬達百貨和百麗鞋業為例。萬達百貨,中央電視臺就曾有報道稱其在2015~2016年關閉瞭56傢店,幾乎是超過總數的一半。而2016年的半年報當中,萬達百貨甚至直接被剔除出去瞭。作為中國女鞋市場第一名的百麗,從2015年~2016年間,僅僅一年的時間,在中國內地的門店就減少366傢。僅僅去年6~8月,百麗在內地就關閉瞭276傢門店,相當於平均每天關店3傢。從發展態勢來看,無論是萬達百貨還是百麗鞋業,都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挑戰。

很顯然,線上電商和線下實體這兩種已有的賣產品模式,效果已經不夠好瞭。而且這種局面是結構性和趨勢性的,不是小修補、小改進能夠扭轉的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呼喚新的賣產品的模式,重視新的賣產品的方式,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瞭。

至於新的賣產品的模式是什麼呢?阿裡巴巴和馬雲,也包括小米雷軍等,選擇瞭用“新零售”這個詞來表述。嚴格來說,“新零售”這個詞並不十分貼切,因為在創新越來越成為商業常態的背景下,具體的商業形態本來就是不斷推陳出新的,但既然大傢接受瞭這個詞,我們就可以賦予這個詞匯以新的內涵。

2016年10月13日,杭州,馬雲在阿裡巴巴雲棲大會上表示,未來十年、二十年,電子商務會消失,取而代之的會是新零售。巧合的是,同一天,小米雷軍在四川的一次公開演講中也談及瞭小米的新零售模式。在此之前,“新零售”的百度指數等於零;在此之後,“新零售”很快就成為瞭財經企業界的熱門話題。馬雲當時提及的“五新”:“新零售”、“新制造”、“新金融”、“新技術”、“新能源”,排在首位的“新零售”,其影響力已經遠超過瞭其它四個“新”的總和,而阿裡巴巴集團CEO張勇亦表示,“新零售”已然是整個阿裡巴巴集團的主戰略。事實上,它也應該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一個重點戰略。

第二問:新零售是什麼?

我們要如何理解新零售的本質呢?或者說,新零售的定義是什麼?它有著怎樣的內涵?

阿裡巴巴研究院2017年3月發佈的新零售報告中,給新零售下瞭這樣的定義: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。並認為新零售的三大特征是:以心為本,零售二重性,零售物種大爆發。阿裡研究院以及出這份報告的研究者的水平,無疑都是很高的,但單以這份報告特別是這個定義而論,我認為至少在“接地氣”方面是不夠的,為瞭解釋一個新名詞,結果用瞭兩個甚至更多個新名詞。這就是在把問題復雜化,不僅不利於讓人把新零售搞明白,反倒會有可能讓人更加迷惑。一個好的定義或者一份好的報告,應該像吳敬璉、厲以寧、張維迎、周其仁、曾鳴等大傢的文風那樣,深入淺出、通俗易懂,這樣才更有利於傳播、普及和應用。

馬雲說:未來沒有電台中申請商標代辦子商務,隻有新零售。馬雲作為阿裡巴巴的創始人,他更多的是站在互聯網企業的角度來說的,但如果我們站在整個企業界的角度來說,這句話就可以改為:未來沒有電商零售,也沒有實體零售,隻有新零售。

這絕不是說線上線下會消失,線上線下是不可能消失的。過去,線上的歸線上,線下的歸線下,兩者是涇渭分明的。後來,很多變成瞭O2O,要麼從線上到線下,要麼從線下到線上;雖然線上線下有瞭更強的聯接,但是是有明確的指向性和界限的。台中商標申請查詢

那麼,新零售是什麼呢?新零售不是O2O,而是OOO。O,可能是online線上,也可能是offline線下,OOO要表達的意思,就是新零售更多的是指線上線下是融合在一起的,線上線下之間沒有清晰的界限、也沒有明確的指向性,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、相互融合的關系。比如:你走進一傢商店去購物,這是線下;你用支付寶或微信買單結賬,這是線上;你拿起商品去感受,這是線下;你用手機掃描商品上面的二維碼瞭解商品詳情,這是線上;你打開手機網上下單購買,這是線上;物流快遞給你送貨上門,這是線下。

新零售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特性,在包括亞馬遜推出AmazonGo,還有阿裡巴巴即將推出來的“淘咖啡”,以及繽果盒子、F5未來商店等無人超市中,體現的最為明顯。以“淘咖啡”為例,它是一個占地達200平米線下實體店,將集商品購物、餐飲於一身,容納用戶可達50人以上。用戶進店,需要打開手機淘寶,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(簽署數據使用、隱私保護聲明、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等),通過認證閘機,進店購物,店是無人值守的,你選購瞭所需購買的商品之後,直接往外走就可以瞭,離開時會經過兩道門,當第一道門感應到用戶的離店需求時,它便會自動開啟;幾秒鐘後,自動完成手機扣款,旁邊機器會顯示支付寶扣款金額等,同時第二道門開啟,你直接走出店外就可以瞭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除瞭進店前需要需要掏出手機掃碼外,此後全程都不需要掏出手機。整個購物過程,就像是你開門進自己傢拿東西然後出門那樣。

所以,什麼叫新零售?新零售就是OOO。什麼叫OOO?OOO就是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。如何實現深度融合?基於移動互聯網、人工智能、雲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新基礎新技術,來實現線上線下的深入融合。

那麼,什麼是新零售的本質呢?新零售,是站在企業、商傢的角度的一種表述,是關於供給側的。供給側改革怎麼改?要從滿足需求側的需求角度出發,也就是從客用戶的需求角度出發。簡單講,什麼是新零售的本質,就是通過新供給來創造性的滿足客用戶的需求,以及通過新供給來滿足客用戶的新需求;最終實現什麼呢?實現客用戶的新消費。

強調一下,新零售的定義,隻是個參照,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,不能生搬硬套,而是要創造性的提出符合自身實際的新零售定義出來。關鍵是,我們要把握新零售的本質,而這個本質,就是從客用戶的需求出發,通過新供給來創造性的滿足客用戶的需求或者新需求,其目的,則是實現客用戶的新消費。

從這樣一個本質出發,我們就會發現,拷貝蘋果模式的小米之傢,賣高性價比的小米以及小米生態鏈產品,並沒有做太多線上線下融合的事情,那是不是新零售呢?也是新零售。拷貝無印良品的名創優品,賣品牌化的10元產品,也沒有怎麼強調線上線下融合的事情,那也算是新零售。甚至於,早已有之的宜傢傢居、優衣庫、ZARA、誠品書店、COSCO(好市多)等等,也一樣可以稱之為是新零售。

第三問:新零售怎麼做?

從客用戶購物的角度來說,他們無非關心三個點:貨、價、店;也就是產品、價格、場景。如果簡單來劃分的話,貨分品牌貨(優質產品)和山寨貨(普通產品),價分品牌價(價格高昂)和山寨價(價格低廉),店分品牌店(體驗良好)和山寨店(體驗一般)。品牌貨指的是產品擁有良好的品質、是高端化的;山寨貨指的是產品的品質比較普通、是大眾化的。品牌價指的是產品的定價是比較高的、甚至是昂貴的;山寨價指的是產品的定價是比較低的、甚至是低廉的。品牌店指的是購物的場景能給到客用戶以好的體驗;山寨店指的是購物的場景更多的是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,客用戶的體驗是一般化的。

當我們從貨、店、價三個方面,從品牌和山寨兩個維度去分析,我們就會發現,現有的零售業態,主要有兩種模式:一種是品牌零售模式,即品牌貨+品牌價+品牌店;一種是山寨零售模式,即山寨貨+山寨價+山寨店。品牌模式的主要痛點是什麼呢?價格太高。山寨模式的主要痛點是什麼?品質太差,體驗也需要改善和提升。那麼,新零售模式是什麼呢?有一類新零售模式在接下來一定會越來越多:品牌貨+山寨價+品牌店。最典型的就是小米之傢,仿照蘋果店的購物體驗賣高性價比的產品。

當然,任何具體的模式、做法,都不能照搬照抄。做企業做到一定的規模之後,企業傢或高管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學會台中商標申請類別深度思考。什麼叫深度思考?比如在學習的時候,不要過多的關註具體的做法,而是要從原理原則甚至本質規律層面去做思考。比如,我認為小米的新零售模式具有很強的復制性,但是,往下的名創優品模式、往上的蘋果模式肯定也是有空間的,具體這三種模式你選擇哪一種?或者,你是否能創造出第四種模式?這都是需要你去深入思考和探求的。

怎麼深入思考和探求呢?“一個中心、兩個實際、三個基本點”。

“一個中心”就是要以客用戶價值、客用戶需求為中心,要真真正正站在他們的角度和立場,去深入的瞭解和體察他們的需要和訴求。作為企業傢和高管,身在高處,一定要清楚的意識到,如果你不刻意的特別的要求自己“接地氣”的話,其結果一定是你會變得“不接地氣”。怎麼“接地氣”?多往一線跑、多和一線的人在一起、多體驗大眾消費者的生活方式,必要的時候,要像GE(通用電氣)公司的前CEO傑克-韋爾奇一樣,真正做到不是以領導者身份而是以參與者的角色,來參與到一些最基層的業務單元當中去。總之,越是高處的人,越要對客用戶的價值、需求保持謙卑和敬畏。

“兩個實際”就是要立足於競爭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實際情況。競爭和自身的實際情況,最終要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。當競爭很激烈,或者潛在競爭很激烈,那就需要自身有很強的實力才可以;當你自身實力不夠強的時候,你就最好是選擇一個價值尚未被發現、或者被低估的市場,或者是邊緣化的市場。而且,還要特別註意一點,就是身處一個價值已經被大傢發現、而且潛在價值極其巨大的市場當中時,競爭升級的速度和程度會遠遠超出大多數人的想象。以共享單車為例,當OFO和摩拜獲得資本的追捧之後,幾十傢新的公司沖瞭進來。除非你有特別強的實力和背景,比如你有阿裡巴巴、騰訊或者百度、小米這樣級別的公司給你撐腰,你是他的“親外甥”甚至“親兒子”,否則,基本上註定你將會是成為“炮灰”的命運。什麼叫“炮灰”?就是OFO和摩拜接下來各自將投入10億美金量級的資金開戰的時候,它們兩個誰也幹不掉誰,但是,行業內的其它公司基本上會順帶被幹光。道理很簡單,當這兩傢企業瘋狂融資的時候,其它公司就很難融到資;之後,這兩傢公司瘋狂補貼的時候,其它的公司因為融不到資而沒錢跟進補貼,然後就沒有人騎瞭,再然後,就沒有然後瞭。

“三個基本點”就是效率、體驗和產品。談及新零售,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是無人購物。但我們必須頭腦要清楚,無人購物一開始受熱捧很正常,因為很新奇。但是,新奇之後呢?沒有瞭新鮮感之後,你靠什麼來讓客用戶繼續來你這購物?你隻能靠實實在在的客用戶價值的創造、實實在在的客用戶需求更好的滿足。也就是說,任何的新技術、新模式,最終一定要回歸到零售的本質。零售的本質是什麼?如果產品是同樣的,客用戶之所以來買,無非是因為你的體驗更好,讓他買的過程更爽;以及,你的效率更高,對產品的加價率低,讓他花瞭更少的價錢買到瞭同樣的產品,也就是讓他買的結果更爽。當然,最終客用戶買的畢竟還是產品本身,所以,你的產品在品質、價格、品牌、服務等方面,如何不處於劣勢?如何擁有優勢?這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。

總之,新零售怎麼做的“一個中心、兩個實際、三個基本點”就是以客用戶的價值和需求為中心,結合競爭和自身的實際情況,關註體驗、效率、產品三個基本點。

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arrow
arrow

    wos620e6u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